首先,目前全国许多城市都实行了“禁摩”,即禁止摩托车在市区部分路段行驶。如果电动自行车被称为电动摩托车,那么骑电动自行车的人会在许多城市面临行路难的问题。
其次,划归机动车的电动自行车,上路行驶的安全性也成问题。北京某律师事务所律师认为,与时速达100公里以上、自重在1.5吨左右的汽车同道行驶,无疑将电动自行车驾驶者置于极其危险的境地。
受这些因素影响,中国自行车协会助力车委员会主任委员陆金龙几天前表示,中国自行车协会将向国家相关职能部门提出申请,暂缓执行电动摩托车新国标。
但结果无论如何,对电动自行车加强规范管理的大方向并没有错。
众所周知,随着电动自行车时速越来越快、普及率越来越高,所产生的问题也越来越多。集中表现在交通安全隐患大,交通事故赔偿责任不清等问题上面,由此产生的民事纠纷也屡见不鲜。
因此,对电动自行车进行规范管理,是营造安全快捷的交通环境所必须面对的课题之一。据介绍,电动自行车纳入机动车管理范围后,一旦发生与行人相撞事故,将需承担事故全责。
不堵车、不烧油,既经济实惠,又环保节能,这些优势让电动自行车有可能成为未来百姓出行交通工具的首选。但越是这样,越要提前着手对其进行科学管理。否则,电动自行车大量普及之日,有可能成为交通事故频发、交通拥堵严重之时。相信谁都不愿意看到这一幕真的发生。
期待不久之后,电动自行车能够合规上路、合理监管,并且更加和谐地融入百姓生活。
新闻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