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主站|会员中心|保存桌面|手机浏览
普通会员

杂烩网

螺纹塞环规、环塞规、光滑塞环规、检验棒、铸铁平板平台、方箱、方筒、直平尺、直...

新闻分类
  • 暂无分类
联系方式
  • 联系人:经理
  • 电话:0317-5563010
  • 邮件:897595856@qq.com
  • 传真:-
站内搜索
 
荣誉资质
  • 暂未上传
友情链接
  • 暂无链接
首页 > 新闻中心 > 电动自行车霸主生死存虞
新闻中心
电动自行车霸主生死存虞
发布时间:2010-02-06        浏览次数:2977        返回列表
2月1日,在央视网主办的“首届中国电动车行业年会”上,电动自行车行业的骨干级人物悉数到场。
  “我们可以说是寒冬中的抱团取暖。”位列电动自行车厂商三甲的绿源集团董事长倪捷如是说。尽管独霸全球市场,但在新的国家标准未有定论的背景下,国内电动车企业仍如履薄冰。
  当天,参会的电动车行业代表联合发布了《低碳宣言》,以国内低碳经济首倡行业的姿态,静候新国标正式敲定。
  国产电动车撬动全球市场在2009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期间,让业内人士信心高涨的一个细节是,中国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将两辆电动自行车作为礼物,分别送给奥巴马和美国能源部部长朱棣文。
  作为独具中国特色和知识产权的明星产品,中国生产了全球90%以上的电动自行车,而且每年有数百万辆出口海外。
  “电动车行业起源于民间,完全依靠自主创新发展,十几年间保持了80%的年均发展速度,全赖于市场认同与符合节能环保的大趋势!”回忆起国内电动车行业的发展历程,中国自行车协会理事长马中超感慨地说。
  马中超介绍,电动自行车从1998年的5.8万辆,到2008年达到2188万辆,预计2009年产量亦将维持在2000万辆左右。目前我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电动自行车生产、消费和出口国,年产量和出口量占世界总产量和贸易量的比重均超过90%。电动自行车相关技术大部分为我国原创,经过市场的不断检验,部分核心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。
  中国电动自行车风潮刮向全球,国内企业在印度、欧洲和美国的电动自行车销量已颇为可观。
  随着中国电动自行车不断出口,西方企业也纷纷效仿,开发生产适合本土的车型。短短10年,电动自行车从无人关注,业已发展成在全世界拥有110亿美元市场的产业。
  独立产业咨询师爱德华·本杰明称,电动自行车是“上帝赐给自行车厂家的礼物”。不仅因为每辆售价达1500—3000美元,而且它上面的电池等许多零部件也需要定期更换,这带来了另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。
  业内专家判断,荷兰2009年电动自行车销售额占当年自行车销售总额的1/3,欧洲其他国家特别是德国、法国和意大利将迎来类似的增长。印度的电动自行车销售直到两年前才渐有起色,如今该市场快速扩张,今年将可能超过欧洲市场规模。
  新国标牵动行业“生死劫”
  在全球电动车市场向好的时候,中国电动车行业却面临着一场生死劫。
  2009年10月通过的《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通用技术条件》(以下简称新国标),把40公斤以上、时速20公里以上的电动自行车划入“机动车”范畴。
  一粒石激起千层浪,业界及消费者对新国标的议论声不绝于耳。
  江苏日利达太阳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惠余表示,该公司拥有全球领先的全自动高档电动车生产流水线10条,年产量达20万台。日利达环保电动车出口欧美、东南亚等地的年销量就高达19.5万辆。但要是遵照新国标,最多只有5%产品达标。
  记者了解到,大部分电动车企业都面临着跟日利达相似的尴尬。而新国标出台的一个重要舆论背景是:电动车被认为是马路杀手。
  在2月1日的年会上,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麻直言:“电动车长期 ‘被马路杀手’化!”他向记者列出一组统计数据:以百起责任事故死亡人数衡量,自行车在2004年和 2007年分别为 20.35人和19.38人,电动自行车为13.05人和11.06人,其平均水平低于普通自行车约38%。
  何祚麻呼吁:“如果把时速超过25公里的电动自行车都并入机动车道,电动自行车将成为‘马路被杀手’。”
  “以车重量作为否决项,有可能产生最终危害安全的结果。”来自绿源集团的报告称,如果限重60公斤,当采用1千瓦时容量的铅酸电池时,其他质量(电机、车架、车系及附属系统)的总质量仅为28公斤,车体载荷的质量比例为0.26:1,电动自行车将成为最不安全的交通工具。
  电动自行车业的境遇与当年小灵通相仿:法规争论不休,但市场却蓬勃发展。如果强行控制电动自行车的发展,则有可能损伤电池厂商的生存基础,从而间接伤害电动汽车产业的未来。
  在各方呼声下,2009年12月15日,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正式发文,决定电摩标准中涉及“电动轻便摩托车”的内容暂缓实施,并要求加速修订实施了10年之久的《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》。
  王惠余对此颇感欣慰:“老电动车标准是在1999年制定的,时代在进步,老标准确实也到了需要修改的地步,如今新国标的暂缓实施,为电动车企业留出了不小的空间和时间,我们都在抓紧进行技术升级改造。”
  用时间换空间业界为电动车“请命”时,呼声集中在电动车行业对于推动节能减排、发展低碳经济方面的战略意义上。
  行业人士用“限塑令”作对比,有媒体报道称“少用一只塑料袋可减少0.1克二氧化碳排放。”而一辆电动自行车替代摩托车行驶一年(一万公里),可以减排479公斤。
  马中超说:“解决电动自行